在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背景下,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勢在必行。中國定制家居行業,是中國家居建材產業中智能制造探索和應用的引領者。而基于智能制造的基礎,打造出的定制產品、全屋定制解決方案,則迎合了廣大消費者需求,改變了整個家居建材行業的格局。
一場關于定制家居智能制造創新的論壇對話(圖片來源網絡)
隨著行業爆發式增長,優秀企業紛紛登陸資本市場,中堅企業也努力追趕,行業競爭日漸激烈。對定制企業而言,未來的競爭,是市場前端的競爭,是企業后端的競爭,最根本的還是系統效率的競爭。
定制家居半場將盡,在潮水未退之前,如何探索前后端、軟硬件的高效結合?如何打造強大的智造后臺?如何提高企業的系統效率?是每個企業需要深思的問題。
7月9日,匠芯智造·N維鏈接--2017首屆中國泛家居智·造峰會上,一場關于智能制造創新的論壇對話對以上話題進行了探討。
對話嘉賓
廣東衣柜行業協會秘書長 曾勇
廣東耀東華裝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敏華
極東機械副總經理 劉風華
廣州天之湘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承恒
喜馬拉雅營銷集團執行總裁 蔡偉杰
定智薈總經理李亞東
北京實際百強家具有限責任公司定制中心總監 潘梁
三維家CEO 蔡志森
話題一:當下中國家居行業普遍的智能制造水平如何?
曾勇:定制家居行業從一出生就為生產制造困惑,經過十幾年的發展,大家都在為智能制造而努力,提出了工業4.0的設想。但實際上我們還在路途中,尚未完善。索菲亞家居在建的黃岡最新工廠今年年底完工,算是定制行業的標桿工廠。那個工廠基本實現工人非常少、板間不落地地完成生產過程。
蔡偉杰:各行各業不斷地進行智能制造,昨天得到一個數據,2016年中國進口工業機器人總共13.5萬多臺,同比增長超過了80%,證明中國制造業對裝備特別是智能制造關鍵零部件核心需求大。定制家居行業的基礎來自智能制造,涉及到柔性生產。但與很多行業比如像3C、汽車領域,智能制造多在精密制造領域從品質驅動入手不同,定制家居是從需求驅動入手。這幾年看到定制家居行業發展過程很快,有很好的發展空間。
李亞東:中國定制家居的智能制造,有可能走了誤區--上機器人無人工廠就是智能制造。目前現狀是很多企業連工業1.0、2.0都沒有完成,數據、管理、體系、產品、營銷都比較粗放。這時要做智能制造非常痛苦,因為中國的全屋定制或者家居行業,沒有真正打通前后的軟件體系,尚品宅配或者索菲亞、歐派等企業都沒有打通。智能制造或者自動化工廠,我們看到是軟件在自動生產或者工作,實際是把流程和管理包括技術體系、產品導入軟件、機器來做。
第二個觀點,現在軟件有分前端、后端,現在大家都在說想打通,從后往前打,從前往后打,想要打通技術上沒有難度,但是選擇軟件公司時一定要知道市場效應,我比較看好三維家從前往后打,因為有客戶、基礎和設計師資源。
蔡志森:我們有兩種類型客戶,一個是門店客戶,一個是工廠客戶。由于經常跟客戶在一起,我們知道他們有什么痛苦。門店是人才痛苦,畫圖軟件管理痛苦,三維家為他們提供了程序,幫助他們解決痛苦,讓生意更高效、簡單。工廠里也一樣,工人、廠長很難找,原材料很費勁,三維家在廣州,這幾年我們腳踏實地干活,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。
劉風華:從我們設備廠角度,在座很多家具廠比較有規模,層次比較高,大家用國外設備比較多。極東早期封邊機有一些名氣,整個數控產品也發展很快,從功能、可靠性來講,已經達到國外中等水平。
另外,剛才三維家的技術人員提到了對接技術設備各種痛苦,他們把責任攬到軟件公司,國內軟件商為大公司家居廠商提供了很獨特的格式,別的設備很難進到工廠,這不僅對我們設備商是一個障礙,對廠商也是一種捆綁銷售。剛才三維家說希望做開放的平臺,從設備廠商來講,也是定義一個從三維家的設計拆單之后是一個開放的設計,不是說加密我們特殊的接口才能接到設備,從這個角度,能夠形成一個比較通用的接口。打一個例子,三維家是“蘋果“,另外是“微軟“,你們開發軟件,把圖做的更炫,訂單一鍵生成做的更方便,一旦把圖做好了,各種數據做好的情況下,不管用蘋果也好,做微軟也好,做好圖片做好文章直接打印就行了,不要說這個打印機是這個格式,形成標準交互,標準的數據,對行業從軟件到設備全部打通,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。
劉承恒:我們是做材料,一直定義為樞紐環節。我認為智能制造分為狹義和廣義。我想講的智能制造是更廣范圍,設備加軟件、互聯網、物聯網。如果離開物聯網,智能制造特別是全屋定制很難實現。一個工廠不可能生產沙發、窗簾,必須物聯網,軟件很關聯。目前智能制造從我的理解來說還是初級階段,買一個進口設備和很多軟件在工廠里面就可以智能制造嗎?我認為還不一定。
一談到智能制造,大家認為一定是很大的工廠,年生產量十億、二十億。但小工廠也可以智能制造,它并不是高大上的東西。但要真正實現全方位的智能制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有一個跟我們合作的工廠提出來要求,企業要零庫存,作為材料商也需要配合。這就把材料商加入到智能制造的鏈條中了,生產商可以跟我講倉庫里有多少貨、什么時候要材料,這就需要軟件互通。剛才三維家蔡總說開放,如果沒有這一點智能制造很難實現。
曾敏華:耀東華本身做板材,處于定制家居的上游。目前除了大的定制家具廠以外,一般是中小規模,每次下單數量都不大,而且花色品種會比較多,給上游的廠家帶來一些困難。從整個產業鏈來講,我們更關注上游以及下游的需求,這就是信息化的問題。耀東華目前有接近兩百個模具,如何做生產線排列布局,生產如何看板管理,定制家居廠下什么單、月計劃怎么樣,這些都需要一個軟件排產。所以三維家蔡總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,他的目標客戶是定制家居,我們的是定制家居的材料供應商,所以三維家除了關注定制家居以外,還幫幫我們上游供應商。
潘梁:我對定制家居的智能制造持以很樂觀的態度。我們有三維家這樣有情懷的公司,它是一個智能制造的大平臺,從前到后,從上游到下游,一一打通。實現智能制造有幾個關健詞分享,第一個“數據“,智能制造沒有數據不可以,數據分為幾個層面,第一要研究消費者的行為,誰是我的客戶,行為是什么,建立大數據,對客戶的消費行為進行研究。第二點數據驅動,只有數據驅動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智能往哪個方向發展。第二個“系統“,我們一定要有一套全系統,從消費者關注到實現產品最終交付,全流程的閉環系統,如果沒有這一套系統,智能制造根本不可能。第三個“規格“,既然想做到個性化,又想做到規;,怎么辦?有規格,產品規格,一系列的規格。
話題二: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,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?
劉風華:軟件和設備共同努力,把中國制造變成國際一流。
劉承恒:作為材料供應商來說,我們的品種花色特別多,比較復雜,希望軟件商能夠在智能制造大系統里把我們先智能制造。
曾勇:經常一句話世界定制看中國,中國定制看廣東,廣東定制積聚大量人才、企業,把優秀的企業在座的三維家包括軟件公司、設備廠商優秀企業家鏈接起來,進行智能制造的鏈接,讓大家發揮協同效應,把中國的智能制造真正做強做大,能走出國門,走向世界,這是我們的夢想。
蔡偉杰:整個定制家居行業現在還沒有全產業鏈的平臺,三維家是最有可能成為的一個,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從材料到廠家再到前端門店,一一打通。
曾敏華:作為定制家居材料供應商,我想如果不靠創新,我們會很被動。所以耀東華定位做中國最好的裝飾板,與下游客戶聯合共同研發新產品。
李亞東:中國智能制造或者中國定制家居智能制造,這里面最重要的是中國元素。
潘梁:既然有這么好的合作伙伴提供好材料、好設備以及像三維家這樣的好平臺,我們要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,更好的服務。
蔡志森:定制家居通過開放、協同、合作,走出走全世界最**的設備企業,最**的板材企業,最**的定制家居品牌,附帶走出一兩家**的軟件公司。
蒙輝:希望產業鏈各個力量發揮所有的能量,為整個中國智能制造的水準提高共同努力。